欢迎来到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省工程中心
研究 团队

“分布式能源智能控制”杭州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现有技术人员 60人,其中: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1

国家级人才

3

省级人才称号

7

博士生导师

5

硕士生导师

12

高级职称

32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称 人才称号 所在单位
1 施一明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万人计划”、浙江省万人计划、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2 白 杰 教 授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特支计划人才 浙大城市学院
3 殷 锐 教 授 浙江省钱江人才 浙大城市学院
4 陈小余 教 授 浙江省杰出青年、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浙大城市学院
5 王天林 高级工程师 杭州市131人才 滨江工匠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6 金 晖 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教坛新秀 浙大城市学院
7 袁延波 高级工程师 杭州市高层次E类人才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8 谢灿华 高级工程师 杭州市高层次E类人才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9 袁建涛 特聘副研究员 杭州市高层次D类人才 舟山市高层次银卡类人才 浙大城市学院
10 王 挺 高级工程师 杭州市131人才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
研究 方向

边缘智能感知技术

作为人工智能应用规模最大的技术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视觉、安防、体验交互等领域。主流视觉感知以可见光成像技术为主,感知与信息处理功能独立,无法满足未来目标多样化、环境复杂化、任务多元化的边缘智能感知发展需求。拟从拓宽成像光谱、拓展成像维度以及感知与处理系统集成等方向开展研究,提高成像质量以及智能处理能力。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超宽光谱三维主动成像芯片研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超宽光谱三维主动成像芯片研制

随着边缘智能感知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可见光段视觉传感器无法满足信息探测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光谱通道来获取更加丰富的视觉信息。通过融合近红外、中红外、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新型多维度信息红外探测器的研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新型多维度信息红外探测器的研制

随着边缘智能感知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可见光段视觉传感器无法满足信息探测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光谱通道来获取更加丰富的视觉信息。通过融合近红外、中红外、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融合感知、数据处理等复合功能的智能传感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融合感知、数据处理等复合功能的智能传感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随着边缘智能感知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可见光段视觉传感器无法满足信息探测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光谱通道来获取更加丰富的视觉信息。通过融合近红外、中红外、

边缘智能控制与网络技术

围绕边缘智能控制、边缘网络、边缘智能网关等相关技术开展研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研制边缘智能控制器相关产品,提升控制系统性能与智能化水平,满足数字经济对云-边-端数据融合及相关产业发展对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网络互联的需求,为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边缘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边缘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研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国产化的边缘智能控制器,实现基于可信硬件的内生安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边缘嵌入式操作系统,解决边缘侧实时、高效、大容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及智能控制等瓶颈问题。研究边云协同自主编排和调度技术、控制系统可信安全技术、人工智能及应用部署技术,在保障系统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数据、管理、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边缘网络技术的研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边缘网络技术的研究

研发高可靠性自主总线,实现低时延、低抖动、安全可信的高速通信总线;研究时间敏感网络和异构网络互联互通技术,实现高效的边缘智能组网;研究工业网络安全技术,实现边缘网络的防攻击篡改机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边缘智能网关研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边缘智能网关研制

研究流式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生产数据边缘侧采集、清理和处理,实现现场级数据策略;开发边云协同操作系统,适用于轻量化部署,实现异构设备的海量接入;研究虚拟化与容器技术,实现边缘应用跨平台和资源的高效管理;研究分布式边缘存储技术,实现边缘层数据的离线缓存和边缘智能调配;研制边缘智能网关,实现有线无线网络自适应连接、异构网络协议敏捷转换、多类现场总线灵活接入。

云边协同与数据融合

融合计算与通信资源,构建支持人工智能的智能云边协同模型;研究边缘智能的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实现高维度、多尺度、海量数据的挖掘;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移动边缘计算,满足密集计算和时延敏感的网络通信要求。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云-边-端智能协同模型构建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云-边-端智能协同模型构建

在移动边缘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要素,构建支持分布式计算的智能云-边-端协同通信网络架构,实现人工智能、计算与通信的有机融合。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边缘智能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研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边缘智能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研究

融合与扩展通信、感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理论,研究边缘智能驱动的5G网络中通信、计算、存储与控制的内在结构,分析高维度、多尺度、海量数据的内在机理,优化神经网络数据层、特征层和决策层;构建智能化的边缘分布式网络传输控制体系,为云边协同网络中信息感知、数据传输、网络优化、控制反馈等提供理论支撑。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面向业务驱动的“云-边-端”智能协同管理技术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面向业务驱动的“云-边-端”智能协同管理技术

协同边缘云和中央云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优化业务卸载方案,设计中央云端对边缘云端的管理调度以及多边缘云端间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业务驱动的智能边云融合,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与用户体验。

边缘智能控制系统

基于边缘智能感知技术、边缘智能控制与网络技术、云边协同与数据融合三个核心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开展高端装备的边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工作。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选择边缘智能传感器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选择边缘智能传感器

根据高端装备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边缘智能传感器,为整个系统提供多维度、丰富的智能数据。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适配边缘控制器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适配边缘控制器

据高端装备的实际需求,适配合适的边缘控制器,开发符合要求的人工智能算法、搭建合理的边缘网络,实现边缘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边端设备。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搭建边缘云和中心云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搭建边缘云和中心云

根据高端装备的实际需求,搭建合适的边缘云和中心云,通过边缘云实现可定制化的边缘智能,实现集中式+轻量级部署方式,通过中心云实现复杂智能,实现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部署方式,最终实现边缘智能控制系统的云边协同,边边协同和边端协同。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开展边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开展边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以大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智慧能源装备、应急装备等为例,开展边缘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研究 成果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奖{2}项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奖2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5} 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专项{2}项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5 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专项2

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Nature子刊{2}篇,SCI期刊{91}篇

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Nature子刊2篇,SCI期刊91

专利授权{126}多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

专利授权126多项,其中发明专利87

获得浙江省及以上首台套产品{3}项

获得浙江省及以上首台套产品3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奖{2}项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奖2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专项{2}项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专项2

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Nature子刊{2}篇,SCI期刊{91}篇

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Nature子刊2篇,SCI期刊91

专利授权{126}多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

专利授权126多项,其中发明专利87

获得浙江省及以上首台套产品{3}项

获得浙江省及以上首台套产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