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
科学研究
研究简介
边缘智能感知与器件方向由6名年轻博士为科研骨干的科技创新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在纳米半导体器件建模仿真及应用、多尺度多物理场大规模并行仿真软件、新一代芯片的设计及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在多物理场大规模并行仿真软件开发及应用等领域国内领先,成果已应用于芯和半导体(中国TOP 10 EDA公司)、浙江兆龙互连、江苏集萃应用光谱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产品开发中。

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15

国家级项目

9

发表SCI期刊论文

100+

研究 团队

团队负责人 / 副教授 / 博士

谢浩

长期从事三维集成电路的建模仿真与应用、EDA软件开发等方面研究,主持科技委领域基金项目和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课题、
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重大横向等项目;入选杭州市西湖学者、杭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层次、江苏省科技副总省级科技人才计划。

副教授/博士后

杜思超

长期从事单光子探测与成像的新型雪崩光电探测器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入选杭州市级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在杭创新人才计划、南京市级紫金山英才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副教授/博士

尹居鑫

长期从事微流控芯片的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张硕

长期从事新型纳米半导体器件量子特性的建模仿真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浙江省博后基金项目。

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Oussama Gassab

长期从事电磁兼容、天线阵列设计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获2023 ACES-China国际学术会议青年科学家奖。

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吴昊

长期从事光学器件的制备、光学特性及光电应用等方面研究。

研究内容
| 纳米半导体器件建模仿真及应用
项目团队基于第一性原理和NEGF,自主开发了量子输运求解器,用于纳米尺度超薄硅/锗、纳米线和纳米片硅/锗场效应管能带、弹道速度、量子隧穿效应以及声子散射效应仿真,已发表IEEE Trans. Electron Devices等论文4篇。 项目团队自主开发了薛定谔-泊松方程自洽求解器更准确地描述纳米片GAAFET载流子输运中的量子效应,揭示了材料、晶向、杂质浓度、界面粗糙度、沟道宽度和外场对空穴迁移率的影响机理,已在IEEE Trans. Electron Devices发表论文1篇。 项目团队自主开发了存储器的多物理场耦合过程建模仿真工具,完成了多种材料存储器的自热效应仿真研究,已发表IEEE Trans. Electron Devices等SCI期刊论文3篇。 项目团队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Kaustav Banerjee(IEEE/AAAS/APS Fellow)教授合作对二维材料自旋场效应管的自旋输运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成果发表在Adv. Mater.期刊上。
| 多尺度多物理场大规模并行仿真软件
项目团队承担了科技委、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省部级以上多项新一代芯片的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开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2D-FeFET的存算一体芯片自动化设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委173领域基金项目—芯片多物理XX、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速芯粒集成芯片多机制协同建模仿真方法及工具研究,开发了{多场耦合求解器等工具原型},应用于芯和半导体(中国TOP 10 EDA公司)、浙江兆龙互连、江苏集萃应用光谱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产品开发中。
| 多光谱图像传感
通过设计基于CMOS技术的碳基材料超宽光谱图像传感器,为提供智能驱动型远程纳米光子传感解决方案。在硅晶圆表面构建出碳基材料感光结构和波长选择性像素,省去色散元件。采用与晶圆级规模生产兼容的单片工艺制造,在芯片上集成单光子雪崩二极管阵列、读出电路、光源驱动电路和镜头,实现低功耗、高可靠性、超快的成像速度。尝试嵌入式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视觉算法,在传感节点上融合不同波长的数据,实现感知冗余。深耕CMOS图像传感和三维主动成像技术,将从定制化工艺开发、混合信号电路设计到系统解决方案,逐步完善面向超宽光谱的视觉传感器。